| 《西游记》里有一首歌,歌词唱到:“刚擒住了几个妖,又降住了几个魔,魑魅魍魉怎么他就这么多?(嘿嘿!吃俺老孙一棒!)杀你个魂也丢来魄也落,神也发抖,鬼也哆嗦,打得那狼虫虎豹无处躲!”这段歌谣不仅生动展现了孙悟空的威猛,也让人记起了那个英雄的传奇。这种气吞万里如孙悟空般的英勇,在某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中也得到了展示,特别是孙悟空在斜月三星洞里结识了不少有趣的朋友。比如他小时候认识的灶王爷和财神爷,以及长得比宋江还矮的土地爷——这些人群中,孙悟空仿佛成了他们的“传说”,甚至那土地爷也曾参与其中的嬉笑打闹。 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梁山的众多豪杰,尤其是那一百单八将。宋江作为梁山的头领,似乎总在为自己的队伍解决各种难题,但即便他如此通达,却似乎从未有过“除夕夜守岁”的经历——因为在梁山这个大集体中,总有一些不喜过节的人。而到了正月初五的接财神时,宋江也未必能够获得所有人的支持,因为梁山的成员背景各异,风俗习惯不同,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感兴趣。 说到接财神,虽然我们很难猜测鲁智深和公孙胜会如何评价宋江的做法,但有三位豪杰肯定会有不同的反应。像黑三郎,他的“接财神”方式犹如孙悟空那般惊天动地:神鬼都要为之发抖。那些被他盯上的财神,最后都落得个丐帮帮主的结局,真是让人唏嘘不已。 展开剩余75%接财神的传统,究竟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?它源自佛教还是道教,笔者并不知晓。至于赵公明和关云长,谁才是正宗的财神,宋江也搞不清楚。然而,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,道士们常常“刷手机”和敲磬,这种现象倒是让人觉得不禁会心一笑。道教的修行讲究自然法则,不强迫我们做任何事情,也不索取香火钱。想要了解未来的财运,往往会得到一个“相信科学,努力工作”的建议。像这种洒脱的态度,实在是让人觉得轻松愉悦。 然而,也有一些道士极力索要香火钱,甚至告诉你,这一切都是为了积德行善,保佑来生。很多人听到这种说法,只会嗤之以鼻:“一碗孟婆汤下肚,前生今生与我何干?善恶福祸早已是‘另外一个人’的事了!”如果真有报应,世上便不再有坏人了——像宋江、李逵、王英这些梁山好汉做起坏事来毫无心理负担,他们的拜神求保佑几乎成了日常。在他们的眼中,神佛不过是借口罢了。如果神明能庇护恶人,那也正应了那副调侃的对联:“经忏可超生,难道阎罗怕和尚?纸钱能赎命,分明菩萨是赃官!” 这副对联当然是用来调侃那些利用宗教做坏事的人,而并非不尊敬神佛。实际上,梁山一百单八将中,鲁智深和公孙胜虽然都是英雄,但他们的信仰却截然不同。鲁智深与公孙胜并没有走同一条道路,在破辽国和打田虎之间,他们也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行动路线。鲁智深和武松,虽然并不真心出家,但也不吝于施舍和帮助他人。而公孙胜则极力推辞接受他人的馈赠,这种气节和态度,都和宋江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 宋江对于钱财的渴望,并非他独有的个人特性。无论是阎婆惜的珠翠,还是吴用智取生辰纲的阴谋,都透露出宋江对于金钱的追求。然而,尽管他能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财富,但这种方式却有些阴险,不择手段。宋江甚至可以在为自己谋得财富时,毫不犹豫地伤害身边的亲信。柴进和卢俊义,作为梁山的财富来源,最终也未能幸免。 尤其是卢俊义,他的遭遇让人深感惋惜。作为梁山好汉之一,卢俊义原本过着富足的生活,然而,一旦被宋江盯上,他那积累多年的财富一夜之间便成了宋江的囊中之物。这种“接财神”的方式,可以说是天翻地覆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卢俊义最后的“接财神”场面,虽然略显悲凉,但也揭示了宋江极端的个性和手段。 事实上,宋江的“接财神”方式,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。就像在鲁智深师父智真长老眼中,赵员外无疑是一个“活财神”。宋江也曾抱有过当皇帝的梦想,而李逵早已察觉到宋江的野心。在一次酒会上,李逵和鲁智深、武松的立场截然不同:鲁智深不愿同流合污,李逵却更希望宋江能够实现自己的野心。正是这种微妙的政治关系,使得梁山的“接财神”更加扑朔迷离。 总的来说,宋江的“接财神”方式是极具实用主义色彩的,追求财富和权力几乎成了他所有行为的动力。虽然道家提倡修身养性,强调自然法则,但宋江这种巧取豪夺的方式,显然与道家的“无为而治”格格不入。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愿望,但这种“接财神”的做法,往往暴露了他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,而这种方式与道家追求的“逍遥自在”背道而驰。 在您看来,宋江的“接财神”方式,更像是哪些人呢?如果让公孙胜去接财神,他会不会一边端酒杯一边敲着磬呢?你更偏向哪种接财神的方式呢? 发布于:天津市
|